今年5月30日是首個“國際馬鈴薯日”。聯(lián)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稱,馬鈴薯是原產于玻利維亞和秘魯安第斯山脈的糧食作物。因生產的馬鈴薯質量好、品種多,莫羅查塔市(Morochata)被稱為玻利維亞“馬鈴薯之都”。然而,當地種植戶近日表示,受惡劣天氣等問題影響,今年的收益令人擔憂。
玻利維亞《意見報》報道,國家統(tǒng)計局(NE)數據顯示,在2019年至2020年的農業(yè)活動中,玻利維亞的馬鈴薯產量超131.79萬噸,每公頃產量約為7.2噸;2020年至2021年的農業(yè)活動中,馬鈴薯產量超127.26萬噸,種植面積超19.13萬公頃,每公頃產量同比有所減少。
科恰班巴?。–ochabamba)是玻利維亞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地,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30.3%。其次是拉巴斯省(La Paz),占27.3%。科恰班巴省的莫羅查塔市有100多個品種的本土馬鈴薯,當地95%的人口致力于種植馬鈴薯,每年生產約5萬噸韋查馬鈴薯(Waycha)用于出售,另有一定比例用于繼續(xù)種植。
2022年和2023年,包括莫羅查塔市在內的高原地區(qū)都經歷了不利于生產的氣候事件——干旱、霜凍和冰雹——導致總產量損失了80%。
近幾個月,莫羅查塔市的種植戶們正在全力播種馬鈴薯,但種植戶阿貝爾·梅爾卡多(Abel Mercado)表示,今年由于農業(yè)投入成本高、氣候干旱,估計收益甚微。
玻利維亞赫爾維塔斯基金會(Helvetas)指出了馬鈴薯種植戶面臨的困難和障礙:小型種植戶收入低、農業(yè)生物多樣性喪失、本土馬鈴薯附加值低。
為解決上述困難,赫爾維塔斯基金會和普羅因帕基金會(Proinpa)目前正在實施一個項目,目標是幫助科恰班巴省種植本土馬鈴薯的家庭,為該省可持續(xù)和包容性糧食系統(tǒng)作出貢獻。在莫羅查塔市和科洛米市(Colomi),項目的具體目標是幫助種植本土馬鈴薯的家庭提高抗災能力、增加收入,并為其產品進入市場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