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通俗的講就是“吃出來的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致病因子、化學性致病因子、有毒動植物等,其中生物性致病因子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最為常見。這些致病因素可以是食品本身就有的,也可以是食品被外界污染后才有的。
夏秋季節(jié),如何才能保證飲食安全,遠離食源性疾病呢?疾控專家給您支招,只要做到以下五點,您就可以遠離食源性疾病。
一、保持清潔
“餐前便后要洗手”可能您小時候就已經(jīng)知道了,除此之外,做飯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處理的過程中。廚房用具要保持清潔,尤其是碗筷、刀、案板、抹布要定期消毒,不要讓它們成了污染源。廚房和儲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蟲防鼠,家里養(yǎng)的寵物也盡量不要讓它們到廚房溜達。
二、生熟分開
在儲存、加工食品時,使用兩套刀具、案板、器皿等分別處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最好將兩套刀具、案板、器皿做明顯標識,便于區(qū)分,以免在使用過程中不小心混用。在冰箱內(nèi)存放時也得注意生熟區(qū)分,別生熟食品混在一塊。熟食放在上層,生食放在下層。
三、燒熟煮透
適當烹調(diào)可殺死幾乎所有危險的微生物。食物要徹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chǎn)制品。需要特別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餡、烤肉、大塊肉和整雞等,必須將大塊食材徹底加熱,確保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才能將其內(nèi)部的細菌全部殺死。冰箱里存放的剩余飯菜、熟食再次食用前應當徹底加熱才安全。
四、安全存放
絕大多數(shù)致病微生物喜歡室溫環(huán)境。熟食在室溫下存放不得超過2小時;所有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化凍。冰箱不是保險箱,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
五、材料安全
食材要新鮮,挑選新鮮和有益健康的食物,變質(zhì)的食材中可形成有毒的化學物質(zhì),要及時扔掉。不吃超過保存期的食物。水果和蔬菜要徹底清洗干凈,用清潔的自來水沖洗果蔬,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