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農(nóng)學院任萬軍教授團隊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Carbohydrate Polymers》(中科院一區(qū)TOP期刊,2019年IF=7.182)在線發(fā)表題為“Relationship between chalkiness and the structur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rice starch after shading during grain-filling stage”(灌漿期弱光脅迫下稻米堊白與淀粉結構和熱力學特性的關系)研究論文。該文章通過對淀粉精細結構的分析,進一步解析了弱光脅迫下稻米堊白增加的機制。此前,該課題組已在《Field Crops Research》和《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期刊發(fā)表了多篇關于弱光脅迫的研究論文。
四川盆地屬我國最典型的弱光稻區(qū),具有“弱光、寡照、高濕”的氣候特點,此種環(huán)境條件是造成“川米不優(yōu)”的重要原因。該研究通過田間控光試驗,從微觀尺度研究了弱光脅迫下稻米淀粉的結構和熱力學特性,以及在弱光脅迫和正常光照下的熱特性。研究發(fā)現(xiàn)稻米堊白與淀粉的結構和熱特性密切相關。弱光脅迫顯著增加了支鏈淀粉含量、淀粉粒體積,但降低了直鏈淀粉含量、支鏈淀粉短鏈比例及結晶度。這些發(fā)現(xiàn)表明,增加淀粉的均勻性是控制稻米堊白的重要途徑,為改善弱光地區(qū)稻米品質提供了有益的理論支撐。
論文以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為唯一署名單位,農(nóng)學院鄧飛老師和2020屆碩士畢業(yè)生李秋萍為共同第一作者,任萬軍教授為通訊作者。
全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carbpol.2020.1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