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聞網訊 10月13日,華中農業(yè)大學油菜團隊在The Plant Journal在線發(fā)表了題為“Development and screening of EMS mutants with altered seed oil content or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Brassica napus”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通過EMS創(chuàng)建一個大規(guī)模的油菜突變體庫,篩選并鑒定了一批油菜含油量和脂肪酸組成突變體,為油菜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和遺傳改良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
油菜是我國重要的油料作物,是繼大豆和棕櫚后的世界第三大植物油來源。提高種子含油量是油菜育種的重要目標之一,我國的甘藍型冬油菜主要品種種子含油量在40%左右,比國外的優(yōu)良品種低3-5個百分點。種子中油脂合成和積累是一個復雜的代謝調控網絡,涉及多條代謝途徑和數百個基因。但是,油菜的油脂生物合成機制仍然不清楚,這大大阻礙了油菜含油量的遺傳改良。
為研究油菜油脂生物合成機制,創(chuàng)建可用于油菜育種的種質資源,該研究以中雙11為親本,創(chuàng)建了一個約為10個M2單株的EMS突變體庫。全基因組水平變異分析顯示在M2,M3和M4突變體中由EMS誘導產生的SNP和InDel變異平均分別為24,576、33,507和29,266個。另外還預測了突變體中變異對基因功能的影響。從98,113份M2株系的種子篩選出1,886份含油量與脂肪酸突變體,加代后進一步鑒定了686份穩(wěn)定的突變體。對M4世代的7份代表性的油酸升高突變體進行基因組測序分析,鑒定到了調控油酸水平的FAD2和ROD1基因存在的變異,為油菜高油酸育種創(chuàng)造了有利用價值的基因資源。
該研究通過構建大型油菜EMS突變體庫篩選出686份種子含油量和脂肪酸突變體,為油菜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和油菜含油量和脂肪酸的遺傳改良提供了重要的資源。
華中農業(yè)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博士研究生唐珊為論文第一作者,郭亮教授和楊慶勇副教授為論文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劉東旭、魯少平副研究員參加了該研究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論文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1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