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確采摘、購買野生菌等野生食物
在野外,有毒的蘑菇、野菜、野果等往往與無毒的同類食物混生,外觀相似,極易被誤采誤食。不采食在工業(yè)廢水流經(jīng)的地域、綠化帶、公園等地方生長的野生食物,恐有重金屬污染及農(nóng)藥殘留風險。因此,建議不采食不認識、不熟悉、不確定的野生食物,消費者如欲品嘗野生蘑菇、野菜、野果,應到正規(guī)超市或菜市場等可靠的場所選購,并保留購物憑證。
二、烹飪做法熟為要
可食用的野生蘑菇可能攜帶致病菌、刺激性或有毒物質(zhì);多數(shù)野菜富含草酸,食用過量會造成結(jié)石或中毒,過熱水焯燙可去掉部分草酸和天然毒素。只有經(jīng)徹底煮熟后才可徹底破壞這些物質(zhì)。因此消費者在食用野生蘑菇、野菜時需耐心等候,待其完全熟透后再食用。
三、不宜混食或單一類型大量食用
對于曾經(jīng)食用過且無中毒癥狀的野生菌,不能放松警惕,有的野生菌單一品種食用時無中毒癥狀,但多品種混合食用會產(chǎn)生中毒癥狀,且毒性較單種毒性強。部分野菜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或本身就是中藥材,食用后會發(fā)揮其藥理作用,然而食用過量會對身體產(chǎn)生影響,如車前草食用過量可能引起抽搐;蒲公英、魚腥草食用過量可能引起胃寒者胃痛;馬齒菜食用過量可能引起低血糖癥狀。因此,應注重食物多樣性和膳食平衡,不宜多吃或單一類型大量食用。
四、野生食物不與酒同食
由于飲酒后酒精會加快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如果此時誤食了有毒的野生食物,會導致毒素迅速擴散促進毒素的吸收。也可能與毒素發(fā)生反應,產(chǎn)生新的毒素,從而加劇中毒癥狀。
五、食用野生食物不適,要及時就醫(yī)
不同種類的有毒野生食物所含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癥狀及救治用藥也不同。一般誤食有毒野生食物后,短時間內(nèi)會出現(xiàn)頭昏、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中毒癥狀,要提高警惕,及早到醫(yī)院就診。并同時采取以下措施:
1.用手指摳咽部或用器具壓迫舌頭根部進行催吐,排出體內(nèi)尚未被消化的食物殘留,緩解有毒物質(zhì)的吸收;
2.催吐后,最好讓患者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電解質(zhì),防止脫水導致休克;
3.對已昏迷的中毒者不要強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
4.到附近醫(yī)院就診時,最好攜帶剩余的野生菌、野菜、野果,以便鑒定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
2024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