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加工所左進華研究員團隊聯合蔬菜所與國際園藝學會采后分會主席、美國康奈爾大學Christopher B. Watkins教授團隊在農林科學TOP期刊Frontiers in Nutrition(Q1,IF:6.576)在線發(fā)表題為“Revealing the Specific Regulations of Brassinolide on Tomato Fruit Chilling Injury by Integrated Multi-omic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油菜素內酯對番茄果實采后冷害調控的新機制,為番茄果實采后冷鏈物流過程中品質劣變的調控機理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番茄果實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和經濟價值,但其作為典型的冷敏型果實,在采后冷鏈物流過程中極易發(fā)生冷害,冷害過程中伴隨著色澤、質地、風味、香氣及其他代謝物質的變化,這些變化受多個基因協同調控。油菜素內酯是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在果蔬的采后貯藏與保鮮領域有著廣泛應用。本研究以番茄果實為實驗材料,采用深度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外源油菜素內酯處理對番茄果實采后冷害的調控機制,解析了mRNAs、蛋白和代謝物質在對照組和處理組中表達譜的差異性,并構建了其在番茄果實冷害進程中的協同調控模型。研究發(fā)現,外源油菜素內酯可通過影響α-亞麻酸代謝途徑中脂氧合酶的生物合成與代謝,促進茉莉酸甲酯的生物合成,調控果實品質、細胞壁降解等相關基因,抑制細胞膜脂質損傷,延緩番茄果實采后冷害。本研究在國際上首次采用多組學聯合分析的方法,揭示了油菜素內酯延緩番茄果實冷害的分子機制,為冷敏型肉質果實采后生理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借鑒。
碩士生白春美,鄭鄢燕博士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左進華研究員、王清研究員和孟德梅副教授(天津科技大學)為共同通訊作者,Christopher B. Watkins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等參與了部分工作。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專項、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青年科研基金等項目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