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淮安市市場監(jiān)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四個最嚴”要求,縱深推進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對違法行為露頭就打、重拳出擊,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辦了一批食品安全違法案件,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為發(fā)揮教育警示作用,現公布一批典型案例:
案例一
洪澤區(qū)三河鎮(zhèn)某農產品經營部
生產經營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雙孢菇案
案情簡介
2023年11月8日,根據舉報線索,洪澤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執(zhí)法人員對洪澤區(qū)三河鎮(zhèn)某農產品經營部的加工車間進行檢查,現場對清洗后的雙孢菇及清洗水進行抽樣后委托檢驗機構檢驗。經檢驗,結論為清洗水中二氧化硫殘留量為288mg/L。經查,當事人為提高雙孢菇清洗效果,使雙孢菇外表顯白、干凈,延長保存時間,將焦亞硫酸鈉混入清水中,經攪拌溶解后,將雙孢菇倒入,經過浸泡、攪拌、翻洗后撈出入筐,再經輸送帶噴淋沖洗,進入冷藏、運輸和銷售。執(zhí)法人員通過提取當事人的出庫單、銷售合同、銀行業(yè)務回單等,認定其違法所得合計53700元。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構成了生產經營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違法行為。2024年1月31日,洪澤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并處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焦亞硫酸鈉對食品有漂白、防腐和抗氧化作用,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漂白劑和防腐劑,但GB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對其使用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禁止在新鮮食用菌清洗過程中使用焦亞硫酸鈉。市場監(jiān)管部門始終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強化對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監(jiān)督檢查,有力打擊食品生產經營違法行為,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案例二
淮安區(qū)宋集鄉(xiāng)某倉儲服務部
經營未按規(guī)定檢疫檢驗的肉類產品案
案情簡介
2024年5月29日,漣水縣市場監(jiān)管局執(zhí)法人員根據交辦線索,依法對淮安區(qū)宋集鄉(xiāng)某倉儲服務部的經營場所進行檢查,現場發(fā)現有豬頭1148.5千克和豬皮127.5千克,當事人提供不出上述豬頭及豬皮的檢疫檢驗合格證明。經查,當事人于2024年1月從上游供貨單位以2元/千克的價格購進豬皮300千克,以2.5元/千克的價格對外銷售;于2024年5月19日、2024年5月28日從上游供貨單位分別以14.8元/千克和12元/千克的價格購進豬頭2718千克和278.5千克,分別以15.8元/千克和12.5元/千克的價格對外銷售。當事人在購進上述豬頭和豬皮時,未索要檢疫檢驗證明等材料。截至案發(fā),當事人共銷售豬皮172.5千克、豬頭1848千克,上述豬皮和豬頭貨值金額合計47175.65元,違法所得29629.65元。上述肉品經抽樣委托檢驗機構檢驗,檢驗結論為合格。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構成了在進貨時未履行進貨查驗和經營未按規(guī)定進行肉類產品檢疫檢驗的違法行為。2024年8月7日,漣水縣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改正上述違法行為,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違法經營的豬頭、豬皮及罰款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食品安全一直是群眾關注的焦點,豬肉作為人們日常生活重要的食品,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嚴把進貨關和質量關,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確保食品安全。市場監(jiān)管部門通過案件的查辦,教育警示從事肉制品加工經營的經營主體要依法經營,不要觸碰法律紅線。
案例三
清江浦區(qū)某面館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案
案情簡介
2024年5月31日,清江浦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公安機關通報,對清江浦區(qū)某面館進行檢查,發(fā)現該面館庫房貨架上的圓形透明塑料打包盒內存有疑似為亞硝酸鹽的“黃白色顆粒物”,經現場快檢確認為亞硝酸鹽。執(zhí)法人員依法對當事人經營場所進行查封,委托疾控部門對當事人經營的調味品、菜品及顧客生物樣本實施抽檢。經檢驗,菜品及生物樣本中檢出了亞硝酸鹽,且含量均超過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經查,當事人曾購進過亞硝酸鹽用于自制鹵豬頭肉,用過后將其放置在庫房內貨架。5月31日中午,因烹飪菜肴的白糖用完,該面館廚師胡某誤將庫房內貨架上顆粒物(亞硝酸鹽)作為白糖烹制了1份干鍋花菜、1份軟兜長魚、2份魚香肉絲蓋澆飯供顧客食用,導致7名顧客食用后身體均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反應。經調查,當事人使用亞硝酸鹽制作的菜肴貨值金額為123元,違法所得為123元。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構成了經營超范圍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2024年7月26日,清江浦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并處沒收扣押的亞硝酸鹽、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亞硝酸鹽屬于食品添加劑,主要作為防腐劑和護色劑用于腌臘肉、醬鹵肉及肉罐頭等制品。亞硝酸鹽的外觀與食鹽和白糖極為相似,容易被誤用。亞硝酸鈉是食品添加劑中毒性較強的物質,必須按規(guī)定使用,超量或超范圍使用亞硝酸鹽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市場監(jiān)管部門通過案件查辦,教育警示食品經營主體要嚴格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加強管理,確保食品安全。
案例四
漣水縣某藥房銷售添加藥品的食品案
案情簡介
2024年6月13日,漣水縣市場監(jiān)管局收到的檢察機關的檢察意見書顯示:“漣水縣某藥房銷售的‘美國腎黃金'’喜多安勃金V8‘兩種產品為有毒有害食品,構成了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但犯罪情節(jié)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決定對實際經營人不起訴”。6月14日,漣水縣市場監(jiān)管局對當事人立案調查。經查,2023年9月,當事人從他人手中購進“美國腎黃金”“喜多安勃金V8”兩種產品各5盒,購進價格分別為20元/盒、15元/盒,截至調查日,上述產品各銷售2盒,銷售價格為38元/盒、20元/盒。上述產品包裝說明書上標注有食品文號,以食品名義對外銷售,且經檢驗均檢出西地那非藥物成分,案件涉案金額為290元,違法所得為116元。當事人在明知上述產品無法保證對人體無害的情況下仍進行銷售,構成了銷售含有西地那非藥物成分的食品的違法行為。2024年9月2日,漣水縣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責令該藥店改正違法行為,并處以罰款的行政處罰。同時,漣水縣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責令該藥店實際經營者改正違法行為,并對其作出罰款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西地那非是處方藥,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食品或保健食品中不得擅自添加,食用含西地那非藥物成分的食品,會對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對該類違法行為的重拳打擊,有利于凈化食品銷售市場環(huán)境,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權益,筑牢食品安全屏障。
案例五
淮安市某肉制品有限公司生產經營
標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的食品案
案情簡介
2024年1月31日,淮安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群眾舉報,對淮安市某肉制品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發(fā)現該公司生產的豬肉產品紅燒獅子頭(規(guī)格:56袋/箱×250g/袋,生產日期:2023年11月25日)和揚州獅子頭(規(guī)格:250g/盒,生產日期:2024/01/30)涉嫌使用了雞肉制品作為原料,但在產品包裝標簽上未按規(guī)定進行標注。執(zhí)法人員委托檢驗機構對現場發(fā)現的上述紅燒獅子頭和揚州獅子頭進行檢驗,經檢驗均檢出了含有雞源性成分。經查,當事人生產上述紅燒獅子頭和揚州獅子頭產品時使用了雞肉和豬肉混合作為原料,因之前定制的包裝材料未用完,當事人在未對包裝袋配料成分表進行修改的情況下繼續(xù)使用原包裝材料,導致了生產經營的食品標簽與實際不一致的情形。當事人生產上述批次的紅燒獅子頭和揚州獅子頭的數量分別為70箱和300盒,銷售價格分別為280元/箱、6.2元/盒。截至調查日,上述紅燒獅子頭銷售全部退回,上述揚州獅子頭銷售了300盒(其中用于抽樣的8盒的價格為6.5元/盒)。案件涉案產品貨值金額共計21462.4元,違法所得為1862.4元。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構成了生產經營標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的違法行為。2024年7月1日,淮安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的行政處罰。同時,淮安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對當事人的法定代表人處以罰款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食品標簽是食品生產主體向消費者傳遞產品信息的重要載體,標簽不符合規(guī)定可能導致消費者無法準確獲取食品的相關信息,從而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也可能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影響。案件的查辦,有利于督促食品生產者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如實標注各項產品信息,確保食品安全。
案例六
淮陰區(qū)某批發(fā)部經營
標注虛假生產日期、超過保質期的大米案
案情簡介
2024年1月22日,淮陰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群眾舉報,對淮陰區(qū)某批發(fā)部進行檢查發(fā)現,該批發(fā)部在汽車城某門面房內存有已篡改生產日期的大米60袋、已超過保質期的大米287袋。經查,2023年3月9日,當事人從上游供貨單位購進一批袋裝大米(凈含量:10kg/袋,生產日期:2023年3月4日,保質期:9個月),因經營不善,截至保質期限還有347袋大米尚未銷售;當事人為了繼續(xù)銷售超過保質期的大米,使用清洗劑擦除大米包裝袋上的原始生產日期,用噴碼機再噴涂新的生產日期。截至調查日,當事人已對60袋大米篡改了生產日期。涉案大米貨值金額共計18579.9元,因無證據證明當事人已實際銷售,故無違法所得。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構成了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超過保質期的大米的違法行為。2023年4月24日,淮陰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處沒收違法經營的大米和罰款的行政處罰。同時,淮陰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對實際經營者處以罰款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關乎食用者身體健康。虛標食品保質期的行為,無疑是對產品質量和食品質量的不負責任,是對消費者切身權益的漠視和侵害。市場監(jiān)管部門緊盯食品保質期、配料表等涉及質量安全的基礎要素,嚴肅處罰,堅決筑牢食品安全防線,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案例七
丁某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肉制品案
案情簡介
2023年10月7日,清江浦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收到檢察機關檢察意見書顯示:“丁某明知不能銷售死因不明的境外冷凍肉制品,仍然購進銷售。因犯罪情節(jié)輕微,具有自首、退出違法所得等從輕情節(jié)決定不起訴,建議給予行政處罰”。清江浦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于2023年10月11日對丁某立案調查。經查,當事人分別于2020年4月、7月,從上游經營者處購進了無中文標識普通紙箱包裝的熟牛肚20箱、生冷凍牛肚8箱,購進價格分別為2025元/箱和630元/箱。截至調查日,20箱熟牛肚已全部銷售,8箱生冷凍牛肚尚未銷售。因當事人未建立銷售記錄,未記賬,銷售價格無法查明,上述牛肚的貨值金額就以購進價格計算,共計45540元,違法所得為40500元。經調查核實,涉案牛肚產地為巴西,進入國內期間巴西屬于瘋牛病疫區(qū),牛及相關產品禁止輸入國內。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構成了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guī)定(死因不明的動物肉類及其制品)的違法行為。2024年1月19日,清江浦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并處罰款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本案當事人銷售未經檢疫檢驗的肉制品為逃避海關監(jiān)管流入國內市場的產品,由于價格便宜,很受不明真相消費者的青睞,給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案件通過部門間雙向行刑銜接,積極溝通協作,主動作為,給違法者造成有力震懾,起到了一定的教育警示作用。
案例八
金湖某豬肉鋪使用改變食用農產品
真實色澤的照明設施案
案情簡介
2023年12月15日,金湖縣市場監(jiān)管局根據群眾舉報,對金湖某豬肉鋪進行檢查,發(fā)現其經營場所內有“生鮮燈”正在使用。該“生鮮燈”未使用時,鮮肉顏色淡化,呈現自然色;打開使用后,鮮肉顏色鮮紅。經現場調查,當事人使用上述“生鮮燈”,改變了豬肉的真實色澤,已讓消費者對豬肉的感官認知產生了誤導。另查明,2023年12月1日,當事人因使用上述“ 生鮮燈”,曾被執(zhí)法人員當場警告,并被責令立即改正,將“生鮮燈”更換為普通照明燈具。當事人的上述行為,構成了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感官認知的違法行為。2024年1月29日,金湖縣市場監(jiān)管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對當事人作出罰款的行政處罰。
典型意義
“生鮮燈”是一種冷光源照明燈具,可能影響消費者對食用農產品新鮮度的感官判斷,導致消費者購買不到真正新鮮的肉類產品,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本案當事人在被責令改正的情況下,仍然繼續(xù)實施違法行為,市場監(jiān)管部門依法對其作出罰款的行政處罰,有效震懾此類違法行為,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來源:執(zhí)法稽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