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牦牛資源與育種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現(xiàn)了參與調控牦牛骨骼肌能量代謝和肌纖維類型轉換的關鍵候選基因、調控因子及信號通路,為牦牛肉品質性狀的遺傳改良提供了重要參考。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肉類科學(Meat Science)》。
動物的骨骼肌由多種類型的肌纖維組成。研究表明,肌纖維類型與肉色、酸堿值、剪切力和肌內脂肪含量等肉品質性狀密切相關。目前對于牦牛肌纖維類型形成及轉換的分子調控機制尚不明確。
科研人員對牦牛氧化型肌纖維為主的股二頭肌和酵解型肌纖維為主的腹外斜肌進行轉錄組測序分析,共鑒定到1436個差異表達基因,1172個差異表達長鏈非編碼核糖核酸和218個差異表達環(huán)狀核糖核酸,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差異表達長鏈非編碼核糖核酸和環(huán)狀核糖核酸調控的靶基因主要參與骨骼肌能量代謝相關的信號通路。研究還構建了與骨骼肌能量代謝和肌纖維類型轉換相關的分子調控網(wǎng)絡,為解析牦牛肉品質性狀形成的調控機制奠定了基礎。
該研究得到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科技創(chuàng)新工程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通訊員:符金鐘)
原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meatsci.2022.108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