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曾經和食鹽、醬油一樣,是家庭烹飪必備的調味品之一,而近年來, 關于味精的爭議不絕于耳:“味精是化工合成產物,致癌!”“味精加熱之后有毒!”等。使得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都選擇少吃或者不吃味精。味精真如傳聞中那樣嗎?江西省市場監(jiān)管局專家團隊與您聊聊。
味精是什么?化工合成產物?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味精》(GB 2720-2015)中規(guī)定:味精是以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玉米、糖蜜等糖質)為原料,經微生物(谷氨酸棒桿菌等)發(fā)酵、提取、中和、結晶、分離、干燥而制成的具有特殊鮮味的白色結晶或粉末狀調味品。
從工藝上可知,味精并非化工合成產物,而是用糧食為原料經發(fā)酵提純制成,和米酒、陳醋的制造工藝類似,其自身是安全的物質。
味精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中規(guī)定:谷氨酸鈉是可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的增味劑。
味精加熱后產生致癌物質?到底安不安全?
人們認為“味精致癌”,主要是由于當時謠傳“味精加熱后產生的焦谷氨酸鈉,對人體有害”之類的說法。有研究表明,味精加熱至120℃以上并長時間保持,可能生成焦谷氨酸鈉,但這種物質并不致癌,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長時間高溫生成焦谷氨酸鈉只是會讓味精失去鮮味,影響提鮮效果,所以一些商品介紹里會提示“出鍋前再放味精”。
味精VS雞精,哪個更好?
在長期“味精不健康”的輿論誘導下,消費者們轉向“更為健康”的雞精,但實際上,作為復合調味品,雞精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味精(谷氨酸鈉),再添加了鹽、糖、核苷酸等食品添加劑,讓提鮮的效果更明顯。因此,不存在誰比誰更健康,消費者根據需求適量食用即可。
味精的正確打開方式
1.適量添加。味精鮮度高,少量添加即可達到提鮮效果。
2.避免高溫。烹飪時最好在出鍋前加入味精,味精超過 120 ℃長時間加熱,會生成沒有鮮味的焦谷氨酸鈉,影響提鮮效果。
3.平衡味精與鹽的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推薦“清淡飲食,少吃高鹽食品,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 g;常量營養(yǎng)素鈉離子的參考攝入量為1.5 g/天。而味精中的谷氨酸鈉含有鈉元素,含鈉量較高,消費者應根據自己口味調節(jié)食鹽和味精的添加量,避免過量攝入鈉離子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4.特殊人群慎食。腎病、高血壓等患者應盡量少吃或不吃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