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世界衛(wèi)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約發(fā)生6億例食源性疾病,不僅給公眾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也大大增加了醫(yī)療負擔。餐飲業(yè)和集體食堂制作的冷食類食品因環(huán)節(jié)多、時間長,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導致食源性疾病暴發(fā)。
一、餐飲服務行業(yè)是食源性疾病的高發(fā)場所
各類飯店、餐廳、快餐店、小餐館和街頭攤點是消費者外出的主要用餐場所,單位食堂和學校食堂又是廣大職工和師生集體用餐場所。餐飲業(yè)和集體食堂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容易發(fā)生交叉污染、食物未燒熟煮透、食品儲存不當,或者將有毒有害物質混入食品原料,因此,這些場所也是食源性疾病高發(fā)場所。
據統(tǒng)計,2017-2018年我國共發(fā)生食源性疾病暴發(fā)11679起,感染人數76731人,其中發(fā)生在各類餐飲業(yè)企業(yè)的暴發(fā)起數和發(fā)病人數分別占53.0%和55.5%,集體食堂分別占10.1%和20.3%;兩者共占總暴發(fā)起數和總發(fā)病人數的63.1%和75.7%。
二、冷食類食品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食品之一
致病性微生物污染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因(約占50%以上)。餐飲業(yè)和集體食堂加工的涼菜、熟食鹵味等冷食類食品是容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高風險食品,主要原因為:
一是交叉污染。冷食類食品燒熟后再加工過程中容易因生熟不分,可通過生的食品以及食品加工者、食品加工環(huán)境或工具,造成致病菌的生熟交叉污染。
二是帶菌從業(yè)人員污染?;加辛〖病?、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和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食品從業(yè)人員,違規(guī)烹飪、制作冷食類食品,如果沒有嚴格按要求進行手部的清洗消毒和做好個人防護,就極易使本身所攜帶的致病性微生物污染冷食類食品。
三是貯存溫度和時間控制不當。冷食類食品燒熟后需要經過切配、調制等加工處理,如果在5~60℃(危險溫度帶)貯存時間超過2小時,尤其是隔餐隔夜食品,食品中的致病菌就可能大量繁殖,有的甚至產生耐熱性的毒素,導致食源性疾病。
四是未燒熟煮透。生的食品即使帶有致病菌,通過徹底的加熱烹調即可殺滅其中絕大部分。如果未燒熟煮透,或者隔餐隔夜食品沒有回鍋加熱,就可能沒有徹底殺滅致病菌,從而引發(fā)食源性疾病。
五是餐具清洗消毒不徹底。盛放冷食類食品的餐具或其他容器清洗消毒不徹底,或者消毒后的餐具受到二次污染,致病菌可通過餐具污染到食品,也可以引起食源性疾病。
三、HACCP是預防食源性疾病的銳器
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簡稱HACCP)是預防食源性疾病的有效措施。餐飲業(yè)和集體食堂應按照HACCP的原理,針對菜肴(尤其是冷食類食品)加工過程,結合食源性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危害來源和控制危害的關鍵控制點,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就能有效預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
冷食類食品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危害為致病性微生物,其關鍵控制點(CCP):
一是冷食類食品初加工和烹飪。剔除腐爛變質的原料;防止動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燒熟煮透。
二是冷食類食品貯存、切配。做好冷食專間的消毒和溫度控制,嚴防生熟交叉污染;冷食類食品在常溫下存放時間超過2小時的,要及時放入冰箱。
三是工具的清洗消毒。冷食類食品所接觸的工用具、容器必須經嚴格清洗、消毒;加工專間更應做到“三專一嚴”(即專用加工場地、專人操作、專用工具容器,嚴格消毒)。
四是冷食類食品加工人員的健康管理和個人衛(wèi)生。每日做好加工人員的健康檢查,接觸冷食類食品時洗手消毒,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和口罩。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疾病的從業(yè)人員應立即脫離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排除有礙食品安全的病癥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
作者:顧振華,系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食品司食品安全與營養(yǎng)健康科普宣傳和風險交流專家組成員、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lián)合會。
審校:張志強、郭云昌
如何防范蛋糕、三明治等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食用方便、營養(yǎng)全面、種類繁多的三明治、蛋糕等糕點類食品成為深受人們喜歡的美食。這類食品多采取冷加工方式制作,工藝相對簡單,但食材多樣,除了面包片或面包坯,還要添加或包夾奶油、人造黃油、奶酪、可可、蔬菜、水果、調味醬、肉制品、蛋制品、水產品等多種熟制或生食的原輔料,食用前也不再經過加熱,如果在制作、儲存、售賣過程中沒有遵守良好安全操作規(guī)范,非常容易受細菌污染,從而引起食源性疾病。
近幾年,全國發(fā)生多起由蛋糕、三明治等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發(fā)事件,主要因原材料污染、交叉污染、儲存不當等原因被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污染所致。為防范冷加工糕點類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需要做到:
一、制作要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范
加工制作冷加工糕點類食品應嚴格遵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guī)范》,在清潔消毒后的專間內進行。
加工制作人員應注意個人衛(wèi)生,進入專間前要更換專用的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在加工制作前應嚴格清洗消毒手部,加工制作過程中適時清洗消毒手部;非專間加工制作人員不得擅自進入專間。
加工制作過程中嚴格做到生熟分開,加工專用的工具、容器、設備使用前用專用清洗消毒設施進行清洗消毒并保持清潔,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用具、盛放容器等要嚴格分開使用和存放。
二、使用安全的食物原料
新鮮蔬菜、水果經清洗消毒后方可傳遞進專間,應當天加工制作、當天使用。蛋糕胚、火腿、肉松、豬排等原料應存放在專用冷凍或冷藏設備中,打發(fā)好的奶油應盡快使用完畢。餐飲服務單位嚴禁使用生雞蛋、生蛋液自行制備即食蛋黃醬。
三、在低溫下運輸、保存
冷加工糕點類食品要用專門的冷藏設備、交通工具運輸。冷加工糕點類食品應放置在冷藏設施設備內保存售賣。
四、在保質期內食用
購買冷加工糕點類食品應選擇持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狀況良好的餐飲服務單位或商家,要注意查看有無相應的經營資質,并保留購物票據。
應盡量當場食用或及時冷藏保存并在保質期內食用完畢,若發(fā)現(xiàn)過期、有異味、脹包霉變等變質跡象,應立即停止購買或食用。
五、發(fā)生疾病及時就醫(yī)
食用糕點類食品后發(fā)現(xiàn)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發(fā)熱等癥狀,并高度懷疑與所吃食物有關,應盡快到醫(yī)療機構就醫(yī),并保存好可疑食品樣品、嘔吐物、腹瀉物等相關證據,以備調查原因之用。
作者:郭云昌,系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食品司食品安全與營養(yǎng)健康科普宣傳和風險交流專家組成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
審校:張志強
來源: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食品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