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永城市兩名女子吃涼皮后中毒,一人去世,一人仍在搶救的消息上了熱搜。目前,監(jiān)管部門已經對當地所有涼皮企業(yè)進行了抽檢,并暫時禁止了當地涼皮銷售。經查,兩位中毒女子是因涼皮中米酵菌酸毒素中毒所致。
什么是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的事情我們之前就討論過,其實并不復雜,復雜的是涼皮背后普遍的衛(wèi)生隱患。為了新讀者,我們先說一下米酵菌酸毒素的問題。米酵菌酸毒素是由一種叫做椰毒假單胞菌的細菌分泌的。這種細菌本身很容易對付,加熱就能將其殺死。但是如果食品加工過程中被這種細菌污染,有足夠的時間和條件讓細菌快速繁殖,椰毒假單胞菌就會分泌出非常耐熱的米酵菌酸毒素,普通的烹飪方式無法破壞這種毒素。一旦誤食,無異于鬼門關走了一遭。
中毒癥狀
一旦吃了含有米酵菌酸毒素的食品,一般經過30分鐘到12小時就會發(fā)病。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嚴重時會出現(xiàn)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驚厥抽搐等癥狀,死亡率高達41.8%。
所以,一些加工時間過長的食品,尤其是需要長時間發(fā)酵的米面制品,就成了引起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高風險食品。2020年10月,黑龍江雞東縣發(fā)生一起“米酵菌酸”中毒慘劇,一家9口因吃了一種自制發(fā)酵玉米面食品“酸湯子”,無一幸免。
高風險食物
我們也時常能看到夏季因吃了泡了幾天的木耳、銀耳導致米酵菌酸中毒的新聞。在氣候炎熱潮濕的廣東,每年夏季當地相關部門都會發(fā)布有關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涼皮等濕米粉儲存不當,容易引發(fā)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消費提醒。
總結一下造成米酵菌酸中毒的原因:食物(發(fā)酵米面制品、濕米粉、木耳銀耳等)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高溫+長時間=鬼門關門票一張。雖然有60%的概率能開出往返門票,但還是希望小伙伴們不要嘗試……
涼皮的優(yōu)點
說完了米酵菌酸毒素,說一說涼皮本身。涼皮這種食品,和夏天特別搭。炎炎夏日,不想吃飯,來一份加了黃瓜絲和芝麻醬的涼皮,清涼解暑。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貴,在這個一根雪糕有的都要二三十的年代,6元一份的涼皮,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份性價比很高的快樂。
但是,涼皮背后的衛(wèi)生隱患,雖然知道說了可能不討喜,但還是要提醒大家。涼皮的本質,是利用淀粉的凝膠化原理,本質和勾芡類似。傳統(tǒng)的方法是將面粉中的面筋洗去,保留面粉中的淀粉成分蒸制,淀粉經糊化和老化形成有一定彈性和強度的凝膠。
涼皮生產現(xiàn)狀
工業(yè)化生產的涼皮,講究效率,直接使用不同比例的谷類、薯類、豆類等淀粉制作。由于全國幅員遼闊、涼皮原料種類多、消費者口味多樣,所以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制作標準。這就導致各地甚至工廠和作坊之間,生產涼皮的工藝就不統(tǒng)一。淀粉原料的浸泡是2個小時還是24小時,有沒有溫度控制,用不用防腐劑,用什么殺菌方式延長保存期等都不一定……這還是涼皮出廠的情況。
到了涼皮銷售端,情況更復雜。由于涼皮本身價格低廉,屬于市井小吃,大多沒有冷藏儲存的條件,加上其富含水分和高碳水的營養(yǎng)特點,非常適合微生物繁殖。就算涼皮出廠時候衛(wèi)生情況符合標準,但誰也無法估算你買到手的那碗涼皮,菌落總數和出廠時比,到底翻了幾倍(1小時前生產的)還是幾十上百倍(也有可能是1天前生產的)。
涼皮銷售現(xiàn)狀
這就使得尤其是在夏季,涼皮的衛(wèi)生情況都不容樂觀。2013年北京市昌平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曾對北京市昌平區(qū)中小學校周邊制售的即食食品進行監(jiān)測抽樣與分析,其中涼皮涼面類食品合格率僅為8.33%。還有某著名測評機構隨機檢測了當地市面上4份涼皮樣本的菌落總數,結果全部超標,最高超標160多倍……
這下你找到吃完涼皮就鬧肚子的原因了吧?可以說看似簡單的涼皮衛(wèi)生問題背后,是貫穿整個涼皮產業(yè)鏈的多方面隱患。涼皮生產水平參差不齊、生產標準不統(tǒng)一、運輸過程缺乏管控、儲存方式缺少硬性規(guī)定、餐飲端粗放管理、消費者長期形成的消費習慣、產品定位價格親民、涼皮本身易滋生細菌……
多種原因共同決定了,涼皮這種食品,非常容易引起食品安全問題。河南永城市這次因涼皮引發(fā)的事件,很大可能是在涼皮本身的食品安全隱患下,無數機緣巧合促成的一場悲劇。就像那句老話:“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能解決嗎?
涼皮的食品安全隱患既“好解決”又“不好解決”。“好解決”是因為,只要下定決心,從制定標準開始,像牛奶那樣,嚴格規(guī)范各個流程,涼皮的食品安全問題會迎刃而解。“不好解決”是因為,這背后意味著整個涼皮產業(yè)鏈的升級改造,涼皮價格的大幅上漲。相信大多數消費者,寧愿選擇6元一份涼皮帶來的簡單快樂,也不愿意選擇18元一份的“安全”涼皮(只是舉例,18元只是代表價格上漲)。
其實涼皮的問題,有點像云南的菌子,煙草和酒……很大程度上都是人們的“習慣”和“風險”之間的博弈。大家都知道煙酒有害健康、野生菌子有可能食物中毒,可是與快樂相比,很多人會選擇先“快樂”再說。作為消費者,選擇權已經交到你手里了,下次看見涼皮的時候,你是“吃”還是“不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