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大學曹兵教授課題組與首都醫(yī)科大學吳霞教授實驗室最新合作研究成果在《Food Chemistry》(中科院1區(qū)TOP期刊, 影響因子 7.514)上在線發(fā)表題為“ Amide alkaloids characterization and neuroprotective properties of Piper nigrum L.: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fruits, pericarp, stalks and leav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建立了超臨界流體色譜(UHPSFC)-MS的分析方法,首次鑒定了胡椒不同部位的特征成分,并對其神經保護活性進行了評價。
胡椒(Piper nigrum L. )在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是我國重要的南藥資源,也是海南省的特色產業(yè)之一,年種植面積高達33萬畝。在胡椒生長和加工過程中,其枝葉資源常被作為非農產品部分而丟棄。胡椒味辛性熱,歸胃、大腸經,用于胃寒嘔吐,腹痛泄瀉等,而腹瀉是畜禽養(yǎng)殖中常見的病癥之一。目前未見報道胡椒枝葉資源在畜牧生產中的應用。
本研究采用UHPLC-LTQ-Orbitrap-HRMS法對黑胡椒、白胡椒和果皮、莖和葉中的酰胺類生物堿進行了鑒定,首次報道了8種酰胺類生物堿,建立了超高效超臨界流體色譜(UHPSFC)-MS分析方法,首次用于同時測定胡椒中9種特征成分(胡椒堿、蓽茇明寧堿、二氫蓽茇明寧堿、墻草堿、幾內亞胡椒堿等)。研究還發(fā)現(xiàn),胡椒果實、果皮和葉的提取物能顯著提高6-OHDA致SK-N-SH和SH-SY5Y細胞損傷的活性,具有一定的神經保護作用。本研究成果為解決胡椒生產中的枝葉資源污染環(huán)境問題和畜牧養(yǎng)殖中的腹瀉病的問題奠定了基礎,為我省胡椒枝葉資源再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jù),為開啟“胡椒-畜牧”的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模式奠定了基礎。
海南大學曹兵副校長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海南大學為主要完成單位。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81473333)和海南省重點研發(fā)項目(ZDYF2018137)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