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承擔的“基于長江口野生中華鱘幼魚的中華鱘自然繁殖場所、時間及規(guī)模研究”項目和“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效果評估”項目通過了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組織的驗收。2個項目均由長江所危起偉研究員主持。
驗收組聽取了2個項目的總結匯報,審閱了年度報告、技術報告、工作報告、財務報告和成果匯編等材料,經(jīng)質詢和討論,一致同意2個項目通過驗收。
“基于長江口野生中華鱘幼魚的中華鱘自然繁殖場所、時間及規(guī)模研究”項目開展了中華鱘幼魚的微化學“指紋”特征和葛洲壩以下江段水體化學元素特征分析,推測出2015年長江口野生中華鱘幼魚的產卵場位置;根據(jù)中華鱘幼魚的生長特征,估計出了野生中華鱘幼魚的孵化時間;通過線粒體遺傳標記和微衛(wèi)星標記分析,估算了野生中華鱘繁殖群體數(shù)量。
“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效果評估”項目通過長達10年的研究,建立了適合長江上游增殖放流魚類標志方法技術體系。通過規(guī)?;瘶酥痉帕骱捅O(jiān)測,實現(xiàn)了長江鱘、胭脂魚和中華倒刺鲃補充效果的評價,相關結果顯示:長江上游自然水域的長江鱘主要是人工增殖放流個體;胭脂魚約17%為增殖放流貢獻;中華倒刺鲃等其他長江上游特有、經(jīng)濟魚類的增殖放流貢獻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