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集團新聞發(fā)言人回應《京華時報》報道
《京華時報》并各網(wǎng)絡媒體、社會各界以及廣大消費者:
我是雙匯集團副總兼新聞發(fā)言人劉金濤,《京華時報》6月14日刊登的新聞《雙匯火腿腸內出現(xiàn)蛆蟲,廠方稱出廠合格或因破袋受污染》我們看到了。首先,向媒體的監(jiān)督和社會各界對雙匯的關心和幫助表示感謝。
目前,雙匯集團正在調集力量對此事進行認真排查,而嚴謹、細致的調查需要時間,鑒于此,我作為集團主管副總和新聞發(fā)言人,在第一時間回應媒體報道,更為詳盡的報告將在排查結束后,通過上市公司發(fā)布公告。
我的三點回應:
1、雙匯集團公共關系部于6月12日晚上接到《京華時報》雷軍記者的采訪要求,得知有北京消費者張先生購買雙匯火腿腸疑似"生蟲"繼而投訴的事件,隨后,我立即責成雙匯集團肉制品事業(yè)部北京辦事處認真處理此項投訴。北京辦事處告知:6月12日,辦事處已經(jīng)介入投訴的處理,投訴的前期處理是在超市、工商所和投訴者張先生之間進行的,當時,《京華時報》記者雷軍先生已經(jīng)提前介入采訪。辦事處派員火速趕到超市后,投訴者張先生向雙匯業(yè)務員提出要求:我不要你們的賠償,你們只要給我寫一張字據(jù),證明是你們的火腿腸生蟲就行了。雙匯業(yè)務員向張先生詳細講解了火腿腸生蟲需要具備的條件,表示在調查結論沒有出來之前,不會向張先生出具沒有依據(jù)的字據(jù),但可以在調查結論出來之前,給予張先生一定的補償。此提議遭到張先生拒絕,工商所人員把產品帶回工商所,并告知雙方第二天到工商所進行調解處理。
2、6月13日,雙匯業(yè)務員、超市方代表、投訴者張先生、《京華時報》記者雷軍先生一起到大興工商所進行調解,打開存放火腿腸的袋子后,發(fā)現(xiàn)多支已經(jīng)剝開的火腿腸上爬有疑似蛆蟲的蠕動物體,雙匯業(yè)務員分析,可能是由于涉事商品與未涉事商品混裝造成的,但在一夜之間出現(xiàn)眾多蛆蟲,令人費解。在隨后的調解中,投訴者張先生堅持自己的意見,且不愿意在雙匯請其填寫的投訴記錄單上簽字,工商所的調解未能成功。當天晚上,我聯(lián)系到《京華時報》記者雷軍先生,邀請雷軍先生和投訴者張先生以及親屬家人組團到雙匯參觀車間生產線,看看雙匯的火腿腸究竟是怎樣生產出來的,雙匯愿意承擔來往機票、交通食宿等全部費用,還告知雷記者,雙匯將派出售后服務人員到張先生家看望和慰問,鑒于張先生對雷記者的信任,希望雷記者能幫忙從中溝通。我的提議沒能得到回應,第二天一早,也就是今天6月14日,《京華時報》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并被多家網(wǎng)站改換標題轉載,有的甚至以未經(jīng)證實的《雙匯火腿腸內現(xiàn)蛆蟲,孕婦食用后先兆性流產》為標題進行傳播,我對此深表遺憾。
3、新聞見報后,我接到北京一家公關公司的電話,自稱有能力幫助雙匯消除負面、進行危機公關。雙匯一直堅持"開放式辦工廠、透明化辦企業(yè)",巨額的公關費無疑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雙匯愿意把錢花在食品安全控制上,而不愿意陷入"公關怪圈"的無底洞,鑒于此,我果斷拒絕了公關公司的要求。當前,食品安全已經(jīng)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雙匯集團作為行業(yè)龍頭和市場占有率最大的企業(yè)之一,一直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在與其他全國品牌和眾多地方品牌的競爭中,我們深感壓力,在食品安全上一刻也不敢懈怠。我個人認為,在當前形勢和條件下,食品安全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經(jīng)過調查確屬雙匯的責任,我們不會推脫,該承擔什么責任就承擔什么責任。
這就是我前期處理這起涉媒投訴的經(jīng)過,在此,我再次對《京華時報》的輿論監(jiān)督深表感謝,并再次誠懇邀請媒體記者和投訴者張先生以及親屬家人到雙匯集團參觀生產線,并因此事帶來的困擾向張先生以及關注雙匯的社會各界人士深表歉意。
以上是我以新聞發(fā)言人的身份,在第一時間做出的回應,詳細排查調查情況在調查結束后進行公告。
雙匯集團新聞發(fā)言人:劉金濤
二O一二年六月十四日